分享至
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,深化黨史學習教育,傳承紅色基因,激勵黨員擔當作為,近日,神開股份黨總支組織近40名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赴上海川沙古鎮(zhèn)黃炎培故居與宋慶齡紀念館,開展以“追尋先賢足跡,堅守初心使命”為主題的黨建活動,通過實地參觀、現(xiàn)場交流等形式,感悟先賢的家國情懷,汲取奮進力量。
故居尋蹤:感悟民主先賢的家國情懷
在坐落于上海川沙的黃炎培故居——內史第,黨員們跟隨講解走進這座融合江南建筑風格的百年老宅。故居內陳列的154張歷史照片、50件實物以及《延安歸來》手稿等珍貴史料,生動展現(xiàn)了這位民主革命家、教育家從封建秀才成長為新中國國務院副總理、首任工業(yè)部部長的光輝歷程。
“理必求真,事必求是,言必守信,行必踏實”——黃炎培的人生信條銘刻于展廳墻垣,作為我國現(xiàn)代職業(yè)教育的奠基人,黃先生雖未入黨,卻以“理必求真,事必求是”的信念創(chuàng)辦浦東中學、開群女校等數(shù)十所院校,其“教育救國”實踐與當今科教興國戰(zhàn)略形成跨越時空的時代呼應。
在“窯洞對”歷史場景復原區(qū),大家駐足重溫1945年他與毛澤東主席關于“歷史周期率”的著名對話。其“為國建諍言”的擔當為今天政治協(xié)商制度提供范本,“只有讓人民監(jiān)督政府,政府才不敢松懈;只有人人起來負責,才不會人亡政息”的論斷,至今仍如黃鐘大呂,引發(fā)現(xiàn)場黨員們對新時代從嚴治黨、人民民主的深刻思考。
黃家家教家風同樣令人動容:“事閑勿荒,事繁勿慌;有言必信,無欲則剛”的十六字家訓,培育出多位為國獻身的后人,這種將個人命運融入民族復興的胸懷,恰是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”的生動寫照,彰顯了共產黨人與民主黨派先賢共筑未來的精神紐帶。
舊館追思:領略偉大戰(zhàn)士的赤子之心
在宋慶齡紀念館,黨員們通過近200件文物與陳列場景,沉浸式感受這位“愛國主義、民主主義、國際主義、共產主義偉大戰(zhàn)士”的一生,以及她為黨、為國、為民、為人類進步事業(yè)做出的卓著功勛。
從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投身革命,到傾力新中國建設,宋慶齡先生70年間以她“不畏艱苦,矢志奮斗”的堅守踐行共產主義理想,詮釋了“忠誠無需黨徽加持”的崇高境界,其推動婦女兒童事業(yè)的實踐,也與黨的群眾路線形成深刻共鳴。
展陳延伸提及沈鈞儒、鄒韜奮等救國會“七君子”的事跡,現(xiàn)場黨員們凝神聆聽他們?yōu)樾轮袊推浇y(tǒng)一殫精竭慮的諸多事跡,深刻領悟到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在民族復興偉業(yè)中的關鍵作用。
薪火傳承:以文化浸潤筑牢信仰之基
此次紅色尋根之旅,將黃炎培的“窯洞警鐘”與宋慶齡的“白首不移志”,共同熔鑄成神開黨員的精神坐標,二位先生與共產黨攜手穿越世紀風雨的堅定信念,在新時代仍然煥發(fā)著勃勃生機:
黃炎培等民主人士在重慶談判、新政協(xié)籌備中與共產黨共商國是,其“為國建諍言”的擔當為今天政治協(xié)商制度提供了政治范本。當前全國110萬民主黨派成員中,超80%參與參政議政課題,正是這一傳統(tǒng)的延續(xù)。
宋慶齡作為中國人民的友好使者,先后出訪了許多國家和地區(qū),為增進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做了大量工作,彰顯共產黨“以心相交,廣納天下”的統(tǒng)戰(zhàn)智慧?!耙粠б宦贰焙蜆嫿ā叭祟惷\共同體”倡議,正在續(xù)寫人類命運與共的新篇章。
從黃炎培故居的青磚黛瓦,到宋慶齡紀念館的玉蘭飄香,神開黨員帶回的不僅是歷史的回響,更是前行的火炬:同心致遠,紅源長流。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的重要時刻,全體神開黨員將以先賢風骨為鏡,用“求真”基因和“赤誠”信仰鑄就使命擔當,讓紅色血脈在實業(yè)報國的征程中永遠奔涌;以無愧于新時代的實干實績,致敬黨的光輝歷程,續(xù)寫新的百年榮光。